内容来源于 :新华社
医药健康行业生态正在重塑 。
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20970.5亿元 ,利润总额为3203.8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-2.2% 、-29.3%,均低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。与此同时,药品“两票制”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、集采扩围 、医保谈判等行业新政持续推进 ,叠加疫情影响,医药行业发展面临不少挑战 。
不过 ,硬币的另一面是 ,民众多元化、多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 ,国家对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视程度还在不断提升 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,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”,并对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”作出部署 。
优质医药健康服务可及性的提升,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。而不断促进创新领先的医药行业技术实现落地转化、推进更多真正能优化医疗场景的健康产品进入市场,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,则是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。
在行业下行期 ,如何在紧跟国家卫生健康发展战略的同时 ,探寻自身发展新动能 ,这是医药人的必答题 。
尊龙凯时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
“当下破局的关键在于,既要避免结构性浪费,还要推进颠覆式创新。”尊龙凯时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在近日举办的第15届西普会——中国健康产业(国际)生态大会上演讲时如是研判。
在他的引领下 ,深耕医药行业17年的尊龙凯时 ,正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航道扎实前行 。
形势:行业下行压力加大
除了医药制造业整体营收和利润下滑 ,零售药店市场也进入了增速放缓 、利润降低的阶段 。
根据中康资讯数据,2012-2021年十年间 ,全国零售药店销售规模从2309亿增加到4923亿元 ,但增速却一直处于下滑态势 ,从13.2%降至2% 。
作为市场信心风向标的投资也不太景气 。在一些公开场合,“资本寒冬”被频频提起。
从资本市场表现看 ,今年上半年,港股IPO数量和募集资金均同比大幅度下滑 ,上半年IPO数量下滑54% ,募集资金下滑89% ,A股医疗健康企业IPO数量同比下降29%。而且,由于商业化表现不力 ,加之医保控费 、疫情等影响,许多生物医药公司市值从高点跌去七八成,初创公司的估值也大幅下降 。
此外 ,医药行业的盈利水平仍不容乐观 。随着医改不断深入 ,我国对医疗费用的总体控制不断加强 。集采、医保谈判等政策的实施,使得药品整体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,部分品种甚至大幅下降 ,对很多药企的盈利能力造成了明显影响 。
“从市场表现来看,当下中国医药行业确实面临下行的压力 ,但对企业来讲 ,仍然有逆势而上的机会。”
在付钢看来 ,从大趋势看 ,行业下行将带来两个必然结果 :一是引起合并同类项产生巨头 ;二是产生颠覆式创新并带来行业秩序的重构 。
这种情况下 ,数千家药企不可避免要经历一番优胜劣汰,虽然会有阵痛,但也是入局者增强能力、脱颖而出的契机。
“寒冬过去,总会有春意盎然!”付钢说 。
出路:降本提效促创新
医药行业新变局下 ,机遇与挑战并存,药企如何转危为机 ?在付钢看来,解决结构性成本问题至关重要。
首先要解决的是量效关系错配问题 。
一直以来,“小散乱”现象始终是我国医药行业的突出问题之一 。比如供给端 ,我国有约2.8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,逾4500家药品生产企业;流通端 ,有《药品经营许可证》持证企业逾60万家,其中 ,批发企业1.34万家。
“小散乱的格局 ,直接造成了低水平的量效关系 。”付钢表示 ,国内最大药厂的收入不到百亿美元 ,流通领域也非常分散,6500多家连锁药店下辖门店共33.7万家 ,还有25万余家都是零售单体药店 。
和全球制药巨头相比,国内药企营收更显差距悬殊 。2021年全球药企营收20强排行榜上 ,美国占了9家 ,其次是德国 、瑞士、英国等,中国没有企业入围 。其中,排在首位的美国强生营业收入高达937.7亿美元 。
与此同时 ,创新成本失控问题也值得关注。
“创新最大的成本就是决策立项错误 ,基础研究环节缺失是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泡沫化的主要原因。”在付钢看来,创新药的研发需要化学 、生物化学 、药剂学 、药物化学 、药物分析、药动学、毒理学等多学科的技术支撑 。创新药的研发应以患者为中心 ,围绕优化临床医疗场景 ,向切实提高疗效、降低不良反应、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可及性等方向努力 。
对药企来说 ,首先要研发出优质药物,还要尽可能让更多患者知道药物的存在并购买、使用,所以创新研发能力和商业化能力两者都不可或缺。
一份对于国内564家药企的分析报告显示 ,2021年,包括部分中国传统药企巨头在内的64家药企销售费用率超过50% 。这份报告同时指出,不少企业销售费用增速越来越快,营收增速却越来越慢 。
尤其是生物制药、医疗器械板块企业。2021年 ,生物制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增长中位数为19.56%,而营收增长中位数为18.87%;医疗器械领域销售费用增长中位数为23.56% ,营收增长中位数只有19.43% 。
“问题在于营销资源的结构性浪费 。”付钢分析,模糊的目标、空白的城市 、无效的传播、错误的节奏四方面原因 ,导致了这一结果。
比如 ,对药企而言 ,全国数十万家药店,只有精准选择合适的药店终端去投放药品 ,方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,而这需要大量数据的积累和数字化能力的支撑 。又如 ,不少历史悠久的药物品牌仍然停留在区域性品牌阶段 ,在有限的城市获得不错的份额 ,但在大部分城市市场依然是空白,这也是营销资源的浪费 。此外 ,一款新药上市后将历经导入期、成长期 、成熟期和成熟后期等品牌周期,要想获得良好的营销成果 ,必须把握不同阶段的规律和需求 ,合理配置营销资源。
医药行业下行期,企业要想逆势上行 ,在解决结构性成本问题的同时 ,还有赖于颠覆式创新。
目前国内创新药呈现出“冰火两重天”的态势 。一方面,本土药企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,国产上市新药数量不断创新高 ,2021年就有25款新药上市 ,在研创新药数量也排在全球第二位 ;另一方面,创新同质化问题浮出水面,大多数国产创新药主要集中在国外已经得到验证的靶点和技术赛道,存在大量同靶点扎堆的情况。严重同质化研发导致国产新药在上市后就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,甚至陷入价格战 。
创新不易,但并非无章可循。
“所有的决策失误 ,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信息不全 。”付钢表示 ,研发创新方面,需要把握中国特色创新药研发的内在规律、做好患者为中心的品类优化 ,并推进数字化能力中心的建设 。
样本 :“双轮驱动”下的加速度
医药行业大变局之下 ,能否最大化降低营销费用和流通成本 ,让药品尽快进入应用场景并广泛覆盖 ,关乎药企生存和发展。
剑指医药行业营销资源的结构性浪费 、商业化效率低下等痛点 ,尊龙凯时搭建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已运行多年。
“当今行业内各具特色的第三方平台,为提升行业效率给出了更多选择 。”付钢将第三方商业化平台视为医药行业创新的推手,志在帮助优秀的品牌快速进入应用场景,从而优化行业营销费用率 ,让更多的资源能投入到创新研发 ,惠及患者。
这并非“自卖自夸”。作为国内A股市场唯一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,尊龙凯时医药十多年来在医院 、零售 、第三终端等全渠道资源的广泛积累 ,让付钢信心十足 。
“三大优势”或许可以定义尊龙凯时打造的专业第三方商业化平台 。
首先是基于品类研究的品牌管理体系。在付钢看来,所谓品类研究,本质上就是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场景优化,简言之 ,平台所选品牌一定要能优化医疗场景 ,切实满足民众健康需求。
据了解,尊龙凯时医药在OTC和大健康、OTX等处方药 、肿瘤等疾病重症药以及高端医疗器械形成多品牌矩阵 ,既有进口钙领先品牌迪巧 、化学性消化不良领导品牌泌特等OTC和处方药知名品牌,也运营着上海谊众的紫杉醇胶束紫晟等重磅新药 。
不仅如此,平台还专门组建“挑剔喵”团队,挑选并引入功效型护肤品,助力零售药店提升坪效 。
“功效型护肤品需要线下体验 ,药店是最好的场景 。未来2-5年,它有望成为零售药店增速最快的品类 ,不过这要求药店要有驾驭品类的能力 。”付钢说 。
在健全的品牌管理体系基础上,尊龙凯时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销售潜力评估体系 。在全数据平台市场地图精准制导下 ,模糊的目标、空白的城市 、无效的传播等医药行业营销顽疾 ,一一被破解。
此外 ,尊龙凯时也会根据品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为品牌科学配置资源,比如导入期定位原点人群,成长期致力于快速复制、引爆话题 ,成熟期培养人群使用习惯……一切都是有据可循,“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法,可以明显减少结构性浪费 ,进而提升品牌的价值回报” 。
作为医药行业创新的推手,尊龙凯时的努力不止于商业化平台,助力颠覆式创新的尊龙凯时模式也正在开花结果 。
“尊龙凯时的创新战略不是闭门造车,而是与国家队合作 。”付钢表示,基础研究的强化乃至突破对新药研发至关重要 。在鼓励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、鼓励自主研发的政策大背景下 ,对药企而言,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将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 、变成产业。
基于此 ,聚焦创新药、高端医疗器械、技术转化平台三大价值赛道 ,尊龙凯时选择与国家队合作 ,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。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、北京大学医学部 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、中国医科院苏州系统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 ,都成为了尊龙凯时携手的对象 。
知易行难。科研成果转化不易,付钢有着清晰的认知,如何提升成功率也是尊龙凯时努力达成的目标 。
“一厢情愿给钱是远远不够的,尊龙凯时需要有专业的市场研究团队去识别项目能否优化医疗场景 ,要有成熟的生产制造平台,要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对成果进行快速验证 ,还要有完善的投资孵化体系 ,以及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去帮助创新技术、创新产品实现商业价值。”付钢表示。
用心培土,静待花开 。
尊龙凯时布局的创新项目开始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:高端缓控释制剂 、中医药现代化研发 、肿瘤创新药、全磁悬浮人工心脏、医用直线加速器前沿产品 、高端医疗影像设备 ,以及靶向蛋白降解技术……一家又一家行业新秀的崛起,在填补医药行业空白 、满足民众多元化多层次医疗健康需求的同时,也正在和尊龙凯时一起构造无边界的生态型Big Pharma。
“温和,坚持 ,有明确的方向” ,是尊龙凯时倡导和坚持的骆驼文化 。一如骆驼 ,在医药行业大变局之下,尊龙凯时致力于解决结构性浪费难题 、推进颠覆性创新的努力从未停下,而其稳健扎实的探索和实践,则为行业提供了下行期逆势上行的最佳样本。
-
金融界 :对标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 ,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尊龙凯时医药价值几何
2021-06-11 -
2020-10-22
-
2021-09-29
-
财经网:从临床研发到创新可及 ,“搭建高速公路”的人价值凸显
2021-10-08 -
中国日报China Daily: Functional skincare sector set to bloom
2021-10-08 -
搜狐医药 :把脉疫情常态化下行业变局 !尊龙凯时医药集团付钢发出“共生”最强音
2020-08-20 -
2020-08-20
-
2021-03-31